逆周期、跨周期下的宏觀經濟與房地產
點擊次數:665 次 更新時間:2024-01-15
關于宏觀經濟
【2023年回顧】
2023年是我國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,國民經濟頂住了國內外多重因素交織帶來的下行壓力,經濟復蘇底部呈現。
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(GDP)企穩回升,預計大概率完成全年5%左右的增速目標。整體上看,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,促消費等政策持續發力,餐飲文化、旅游等服務消費實現較快恢復,市場逐步回暖,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逐步提升。
房地產為主要拖累項,制造業基建穩步增長。2023年1至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2.9%,預計全年可實現3.0%的增速。分項來看,房地產表現持續不佳,預期全年累計同比減少9.4%,為投資主要拖累項;在高基數因素制約下,制造業和基建仍保持了較高增速,預期全年累計增速分別可達6.3%和 8.0%。
【2024年展望】
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確定了“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”的總體經濟發展基調,高質量發展將成為2024年經濟發展的主題。財政政策將適度加力,提質增效;財政支出結構將繼續優化。貨幣政策將靈活適度、精準有效,更加注重對價格水平的引導作用。
從投資端看,整體投資情況將有所回升。一方面,2023年增發萬億國債的拉動效應將在2024年上半年開始顯現,逆周期政策的調節將賦予基建投資較強韌性。另一方面,融資成本回落將提振市場信心,疊加政策向制造業的傾斜效應,制造業投資或將穩步提高;房地產投資在高庫存低需求的背景下或將延續負增長趨勢。
關于房地產
【2023年回顧】
1.銷售承壓,行業向新發展模式轉型。202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約11.2萬億元,同比減少9.4%,全年累計降幅逐月擴大,預期全年實現-9.3%的增速,為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拖累項,反映了房地產行業持續低景氣。從政策來看,“增信心、防風險、促轉型”是2023年政策的主要基調:多年來“高負債、高杠桿、高周轉”發展模式給房地產市場積累了較多風險隱患,政策傾向于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,改善資產負債狀況,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,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
2.銷售市場仍然低迷,房地產逐步走向新發展階段。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系已在近年發生逆轉,在商品房銷售方面體現的是銷售面積的大幅下滑,2021年達到歷史峰值17.9億平方米,2022年/2023年1-11月分別同比下降24.3%/8.0%。
3.房屋銷售表現不佳疊加自身預期較弱,房企拿地較為謹慎。2023年1-11月100城土地成交面積同比-21.45%,溢價率自4月的6.29%下降至11月的3.24%。在以往土地成交面積下滑時,溢價率通常處于高位。下半年土地溢價率雖持續走低,但房企拿地仍趨于謹慎,也體現出房企的低預期。結合銷售與土地市場的表現,我們認為房地產行業的供需關系已發生逆轉,房企“高負債、高杠桿、高周轉”運營模式或難以為繼,房地產行業需要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。
4.三大工程改造持續推進,正在對沖房地產行業下行。2023 年以來中央強調推進保障性住房、城中村改造和“平急兩用”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工程,城建部也出臺文件確保三大工程建設實施。其中,保障性住房和“平急兩用”公共基礎設施主要在35個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試點,城中村改造主要在21個特大超大城市實施。在資金方面,三大工程發揮市場機制,在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下降,化債壓力增加的背景下,三大工程更多引入民間資本,減少資金負擔。截至2023年底,三大工程平穩推進:上海計劃啟動城中村改造項目30個,至少惠及1.3萬戶村(居)民,預計到2027年,中心城區周邊城中村改造項目全面完成;廣州計劃推進12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;合肥確定加快推進104個城中村改造項目,預計三大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房地產行業下行壓力。
【2024 年展望】
1.宏觀經濟延續增長趨勢,基建提質增效。房地產改善空間有限,重點看“三大工程”實施情況。
我們認為 2024 年房地產仍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拖累項,但降幅有所收窄。主要基于:
(1)宏觀層面,城鎮化趨緩(2022年城鎮化率提升0.5pct,增速持續下降)和生育率下降、老齡化率提升,將造成購房群體持續減少;
(2)政策層面,嚴防房地產市場風險的總基調不變,但政策或將有所放寬。2023年8月以來房地產政策有所松綁,但提振效果有限。目前一二線城市仍有政策空間,預期2024政策將在嚴防風險背景下適度放寬。
(3)微觀層面,2020年七普數據顯示城鎮居民人均住房為 0.97 間/人,“每人一間”基本達成,居民購房意愿減弱。我們認為2024年市場預期修復進度仍然緩慢,商品房銷售量、土地成交量將持續下行,造成房地產投資走弱。
2.在銷售承壓,需求不振的背景下,房地產投資的表現關鍵在于三大工程的實施情況。測算三大工程帶來增量:
(1)城中村改造。假設城中村改造在21個超大特大城市進行,涉及90年代之前建設的老舊建筑,其中拆除新建/改造占比設定為20%:80%,拆建比為2;拆除新建的單位費用為建安工程費用/0.6,建安工程費用按各地多層或小高層的標準計算,如果該城市建安工程費用無相應數據,則采用同省省會城市標準或 3500元/平米計算。測算結果顯示,城中村改造形成總規模約 2.68億元,如果假設在2030年完成,對應年均投資規模約3800 億元,如果建設周期5年,則對應年均投資約5400億元。
(2)保障性住房。保障性住房主要在35個人口在300 萬人以上的城市推進。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各省市數據,根據過去4 年各城市人口數量和商品房銷售規模預測后續年均銷售規模,參考深圳經驗,假設后續建設中7個超大城市/14個特大城市/14個其余城市保障房建設面積為商品房的50%/40%/30%;每套保障房面積按70平米計算,每套形成投資15萬元。對應年均形成投資規模約2900億元。
(3)“平急兩用”公共基礎設施建設。根據各地“平急兩用”項目披露情況,杭州首批通過116個“平急兩用”項目,總投資 770億元,如果假設項目建設周期5年,則年均投資154億元,可拉動杭州房地產約3.8個百分點;武漢首批通過23個“平急兩用”項目,總投資162.5億元,5年建設周期可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0.4%;大連、成都披露“平急兩用”項目分別為24.4、52.5億元。目前披露項目較少,我們估計平急兩用項目可以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1.5%-2%,對應約2000億元。
我們預測三大工程每年能帶來9000-11000億元的的增量,撬動7.5%-9%的房地產投資。但是,考慮到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或對商品房建設形成一定擠出,且2024年很多項目并不會形成實際投資,“三大工程”對2024年會有邊際提振。
綜上所述,2024年房地產仍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拖累項,但三大工程降幅有所收窄,預測2024年房地產同比減少6.5%。
(以上內容來源于聯儲證券的2024年度宏觀報告)